(原標題 陳勝華:改革開放的行業弄潮兒)
2019年4月8日財會信報刊登了對我所執行事務合伙人陳勝華的專欄報道,以下為專欄原文。
自 1978 年改革開放至今的四十余年,對中國來說,是從一個經濟落后、人民貧困的國度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注冊會計師行業來說,是從涅槃重生到跨越發展;對本文主人公陳勝華來說,是從江西縣城小學走向哈佛商學院的人生歷程, 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波瀾壯闊,浩浩湯湯,作為一朵生于斯、長于斯的浪花,作為興華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的陳勝華經歷了怎樣的起落和波瀾?
被迫轉行 初識會計
1987 年, 全國高考改革,大學的哲學專業也可以招收理科類學生。擅長理工科的陳勝華被北京師范大學錄取,成為一名哲學系學生。這誤打誤撞的一次機遇倒成了陳勝華一生的財富。 哲學就是愛智慧,四年哲學學習生涯中的很多具體內容,比如各種流派、主要哲學家、東西方思想等,如今好像都漸漸遺忘,但是系統觀、整體觀和辯證法的觀念卻深深烙印在了陳勝華的腦海和思維中。跳出行業、不限于一域一事、再多想想,已經成為下意識的習慣,在陳勝華四年大學學習生活期間,改革開放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央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四項基本原則為立國之本,以改革開放為強國之路,市場經濟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大學校園也擋不住市場意識的沖擊,學生們紛紛做起了小生意, 有的做點小本買賣,搗騰點小商品,比如賀卡、襪子等;有一技之長的就靠技能賺錢,比如給別人照相, 大學生們也算對生意、賬和錢有了點基本概念,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黃金年代,陳勝華收獲滿滿,哲學專業的學習塑造了他一生的思考方式,改革開放的浪潮讓他對市場經濟有了最基本的認識。
1991 年,大學畢業后,陳勝華幸運地被分配到了河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室任職,在經歷了下學員部、下鄉鍛煉后,他認為是時候去教馬列課了。這可能是每一個哲學學生最終的歸宿, 但個人必將被浩浩湯湯的時代潮流裹挾著前進, 那個人人都在談論經濟發展的年代,沒有一個遺世獨立的存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難以免俗, 陳勝華以為這一生就是教教馬列課,平淡且安穩, 沒想到的是,河北省委黨校也想方設法地做起了“生意”,利用學校的優勢, 辦起了經貿外語的學歷班,要學習經貿外語,會計英語是必不可少的課程。由于人才匱乏,整個學校居然找不到一個教會計英語的老師, 作為北京師范大學的高材生,陳勝華進行了一次試講課, 校長聽課后十分滿意,鼓勵他要勇挑重擔。 當時的陳勝華從來沒有學習、了解過會計,英語還是高中和大學的底子, 但當時河北省委黨校實在人手不夠,作為名牌大學畢業的陳勝華責無旁貸,一咬牙一跺腳,同意試試, 沒承想,這一試就此改變了陳勝華的人生走向。
畢竟自己在會計上沒有基礎, 陳勝華只能一邊自學一邊教學生,心中常常覺得不踏實, 白天伏案工作,晚上做夢都常常夢見要講的課還沒有備好, 除了自己日??磿?、學習、備課外,陳勝華利用暑假去中央財經大學上了暑期會計培訓班, 期間,他和一位大學同學取得了聯系,交流得知該同學已經成功轉行,并鼓勵陳勝華也轉行,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陳勝華決定放手一搏,參加會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考試,揮灑了無數汗水后,陳勝華成功考取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會計專業的研究生, 工作四年后,陳勝華又回到北京,開始了會計專業的學習。
主動改行 相遇審計
1995 年,重返校園的陳勝華仿佛來到了一個和河北省委黨校截然不同的新世界, 教過兩年會計英語,深知英語重要性的陳勝華在英語學習上下了很大功夫,每天早上都要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英語節目,在美國外教的課上積極參與,給外教留下了深刻影響,十分欣賞這個勤奮好學的小伙子,在感恩節時邀請包括陳勝華等在內的幾個學生到家里過節, 想起和美國外教一起過的第一個感恩節,陳勝華至今還忘不了那香噴噴的烤火雞味道, 由于是跨專業考研,陳勝華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十分欠缺, 他深知自己專業上的不足, 惡補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還嘗試著學習會計信息系統軟件的編程, 雖然課程繁重,但充實的日子讓陳勝華感到安心踏實,終于有了回歸正常狀態的感覺,再不用擔心害怕到在夢中驚醒了。
按照國家規定,研究生每個月能夠得到國家幾十元的補助,但是對于脫產讀書且家境普通的陳勝華來說,這點補助實在是捉襟見肘,幸運地是導師十分理解他的難處,知道他曾教過會計英語的工作經歷,給他提供了一個給夜校大學生上會計英語課的機會,由此度過了財務危機, 由于有兩年的黨校教學經驗,陳勝華教起會計英語來得心應手,得到學生們一致好評, 導師了解到上課反響很好,又安排他去教非會計專業本科生的會計選修課,依然收獲好評,并陸續得到了更多講課機會, 得到大量肯定鼓勵的陳勝華開始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認真思考以后是否要把當會計教授作為終生職業。
1996 年暑假正值奧運會期間,大多數人都在關注精彩的奧運會賽事項目, 陳勝華卻在和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日夜相伴,縱然酷暑也不能阻擋他學習的熱情,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勝華一次通過了被喻為“中華第一考”的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四門科目, 此事被一位在中和會計師事務所擔任主任會計師的導師知道后,大加贊賞,并給了他去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的機會,這讓陳勝華興奮得徹夜難眠, 初到事務所的陳勝華對工作有著強烈的熱情。持續的激動和揮之不去的新鮮感,他工作上手迅速,進步神速,因為在工作崗位上的杰出表現, 后來他又得到機會去一家外資企業擔任財務部經理助理, 雖然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機會, 但是初到事務所工作時的新鮮感和那份熱情陳勝華十分懷念, 他覺得事務所的工作才能激起他最大的工作激情, 哪怕工作時間長。 工作壓力大,仍能甘之若飴,經年的學習和工作,無數日日夜夜地拼搏,不斷地嘗試, 陳勝華終于找到了自己最愛的行業,這一次,他將奮勇向前,不再猶豫。
積極入行 轉型管理
1999 年,改革開放迎來重要轉變, 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計師事務所也相應地面臨著重大變革, 在財政部的領導下, 所有事務所必須按照國家要求完成脫鉤改制, 人生的機遇緣分真的是件很奇妙的事情,當時,陳勝華原來講過多年課的某集團正好有一家下屬會計師事務所要改制, 希望找到一些年輕人繼續發展下去, 恰巧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注冊會計師也想共同成就一番事業, 國家在政策上又鼓勵成立普通合伙制的會計師事務所,于是,陳勝華就此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 開始了艱難發展的新道路,所幸,這樣艱難的歲月并沒有持續太久。
2003 年,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 全面開展國有企業的清查財產、核定資金的工作,對企業的資產進行全面的清查和盤點, 并且加強了國有企業年度審計、績效考核等財務監督工作。乘著經濟改革的東風, 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了超越式發展的高速道。從 1999 年剛成立時陳勝華既當經理又當合伙人,整個事務所“十來個人七八支槍” 的窘迫狀態迅速發展到了一百多人和兩三千萬業務的規模, 在第一次全國會計師事務所排名時, 陳勝華帶領的會計師事務所排在第一百名。
2008 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 《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指導文件,文件提出:做大做強的總體目標是發展培育 100 家左右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提供綜合服務的事務所,在此基礎上, 發展培育 10 家左右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服務的國際化事務所,大勢所趨,勢不可擋,聰明的人選擇順勢而為,為了提高自身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客戶,給員工提供更好的成長平臺。陳勝華所在的事務所并入了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是 1992 年成立的一家實力雄厚的事務所, 在股票發行與上市、企業重組、公司改制、國企審計及財務咨詢等專業服務方面具有極強的實力和出色的業績。成立數十年,該所的業務收入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 2000 年經財政部批準,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正式成為馬施云國際成員所,并自此跨入國際審計市場,為近十家國內企業境外上市提供了審計服務,未來發展一片光明。
同在 2008 年,陳勝華也迎來了人生的新階段,依據《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培養十年規劃》有關規定, 他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主任會計師班學習,這次前后長達七年的珍貴學習機會讓陳勝華對自己有了更新的要求和更深的期許,為了讓自己的管理知識更成體系,向更多各行各業的精英和優秀企業看齊,2014 年,陳勝華參加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 班學習, 完成了一次向管理者的轉型。
從江西縣城的理科高中生到北京名校的哲學本科生, 從黨校教師到會計碩士, 從注冊會計師到事務所管理者, 陳勝華經歷了一次次的身份轉換, 而這些身份的轉換,都與 40 余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息息相關,緊密相連,讓他得以見證。 參與了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發展過程。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看今朝重任在肩頭。百年大變局的時代大幕正徐徐拉開,未來已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對陳勝華來說是如此,對興華會計師事務所來說是如此,對經歷了 40 年改革開放并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中國來說亦是如此。